“感谢公安民警的帮助,等今年年底你们送来的‘扶贫羊’下羔了,我们的日子也就有个盼头了。”樊登云握着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、副局长满都拉的手激动地说。
今年70多岁的樊登云和老伴儿李小兰是达茂旗同太永村的村民,因为多年来重病缠身,家里成了国家级贫困户。一家五口人,只有50多岁的儿子是劳动力,靠着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计。不久前,市公安局帮助他家购买了20只“扶贫羊”,这成了一家人增收的希望。
为破解贫困村脱贫致富难题,市公安局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以突出农业结构调整,发展特色农业为扶贫方向,培养和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,达到“智志双扶”的成效,实现农民脱贫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功能的转变。
在达茂旗西河乡前河村,市公安局帮助村民发展种养殖加工产业、公路餐饮住宿产业和开展资产性收益项目,让贫困户脱贫。采取企业带动的形式,大力发展有机马铃薯、小麦、莜麦、荞麦、油料订单种植,让贫困户增收受益。充分依托包白公路优势,大力发展路边餐饮住宿经济,拟在厂汉行政村圐圙点素村新建占地200平方米的饭店及配套停车场等设施,通过向外租赁形式运营。此外,为新增国贫户入股专项资金19.5万元,签订资产性收益分红协议,年收益率达12%,每名贫困人口年分红600元。
在固阳县银号村,驻村民警在去年引进的马铃薯储窖闲置期种植平蘑项目通过试种,取得了很好的成效,今年力争将平蘑种植规模由5吨扩展到15吨,并将其推广到银号村的其他村组。
“村委计划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招商引资,寻求火龙果种植合作伙伴,建设火龙果种植大棚,以增加村集体收入。还计划协调县农牧局给予支持,发展黑枸杞种植和黄芪深加工产业,让农民切实得到真正的实惠。”市公安局驻银号村干部王鹏说。
通过发展产业,市公安局在精准扶贫方面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,极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的“造血能力”,实现了农村脱贫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功能的转变,也让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。(记者 李楷谨 通讯员 武建飞)
请输入验证码